在網路上看到這篇文章:

李資政開講/國立高中生 寫出菜英文

 

從以前到現在,已經不止一次聽到李家同教授或其他教授老師們評論現在的學生,國文差,英文也差,批評現在的學生教育不知道在學什麼,對於這樣的意見,每每看到我都在想,大學教授在評論國高中教育時,曾有過在國高中教書的經驗嗎?這樣的所謂「教育失敗」,老師的確有責任,但是,

 

英文差,有那麼嚴重嗎?

 

社會上常批評台灣教育失敗,學生學國文、學英文,小學學到大學,結果最基本的都不會,拿出學生的錯誤來笑,來搖頭,但這樣的失敗,究竟來自哪裡?

雖然現在的我沒有走在教學的道路上,(頂多兼兼家教而已)但我一直認為,教育的失敗不是在學生國文程度爛,英文連最基本文法都不會,而是老師們沒有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國家的教育政策,改來改去,最後還是看成績,看數字,家長一代過一代,愛看分數的還是一樣,不同的是聲音越來越大,自己的身教都不見得好,學校的老師,只要班級成績高,不管用什麼方法教,就是好老師,這樣的教育失敗,不光是學生自己的學習責任,老師的責任,社會的責任,政府的責任,都需要檢討,

 

拿學生讀到博士連基本文法都會寫錯來講,有什麼意義嗎?

 

老實說對於英文,我從來不覺得有所謂「好」或者「不好」,英文是語言,只是一種溝通工具,這一點在我身處一個近乎全英語的工作環境邁入兩年中,更是深刻體會,很多時候老外自己講話都不見得是照著文法講的,但他們能溝通,為什麼?語言是約定俗成的東西,你講的我知道你在講什麼,這樣語言的功能就可以成立了,英文沒有好與不好的問題,只有能不能溝通的問題。

 

老實說我一直覺得自己英文很差,(更糟的是因為一直練習英文,國文也開始變差了= =)有時也會在老闆面前犯很可恥的錯誤,但對於老闆與和我聊過的老外來說,他們卻覺得我英文很好,原因只是因為「我可以順暢和他們溝通」,(甚至還有那種當我說我英文都在台灣學沒有出過國而覺得很訝異的)我講的他們聽得懂,他們講的我聽得懂,就只是這麼簡單,他們不會太在意偶而我還是會he she不分,他們不會太在意偶爾我現在式過去式不分,(當然我老闆還是會糾正我)他們也不會太在意偶而我第三人稱會忘記加s。我自己當然是很引以為戒,錯誤率也有逐漸下降趨勢,但說每每百分之百正確,我想我還是需要時時刻刻的練習。

 

這是一種「態度」的問題。我的工作有需要,這是我要學的東西我必須對我自己負責,我該知道我該會的,我就會懂得要求自己。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可是捫心自問,現在有多少人踏出社會工作後還願意繼續作「學習」這件事情?我指的不是那種為了某種目的,比方工作需要而學習,或者在工作上學習實務經驗的那種學習,而是沒有任何特別目的,單純因為自己有興趣,單純想讓自己學會某種東西,想要讓自己「繼續成長」。還有,捫心自問,有沒有人覺得在學校為了考試唸書看書,已經看到怕了,噁心,最好是這輩子不要再碰見「書」這種東西?

 

讓學習變成一件可怕的事情,這才是真正的失敗,而教改一改再改情況還是沒有改變,更是失敗中的失敗。

 

人沒有變,心態沒有變,政策改變有什麼用?



*************************

最近我家教的學生是一個國立高中妹妹,她的媽媽是個蠻特別的媽媽,我是真的第一次聽到一個家長跟我說,從前管孩子太嚴,有一天驚覺孩子都不再跟她講心裡話,所以改變教育方式,對她放鬆,鼓勵她說話,情形才漸漸改善。有一天她有點擔心的跟我說,她女兒有點想要休學,希望我好好跟她聊聊。

 

學生其實我能瞭解她在想什麼,上了高三會感到茫然是正常的,會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念這些東西是正常的,那些說「為了考試為了分數為了大學」的答案我覺得都是bull shit,答案如果不能讓人心甘情願覺得該好好唸書,那就不是答案。我只跟她說,表面上看來念這些東西根本一點必要都沒有。但其實這只是一種「負責」的問題,當然妳的人生想要怎樣妳自己決定,但如果妳問自己想念大學嗎?想!那就好好唸書,對自己該學的該做的負責。因為妳自己想嘛!就這麼簡單。

 

我的答案跟「為了大學」不太一樣,因為我覺得,如果今天學生並不想要念大學,那的確她念這些東西一點意義都沒有。那麼我可以容許她,不需要再念了,但是接著會引導她想想所以她想要作什麼。如果要教學生負責,就要給他自由選擇的權利。如果大人連這樣一點點容忍都作不到,那不叫教育,叫掌控。

 

這位媽媽很特別就特別在,她後來告訴我,她其實也知道女兒是在想什麼,所以她告訴女兒,想作什麼決定媽媽都支持,只不過如果不念那要想想接著要作什麼。而如果她決定要念大學,不管她考到哪裡要念什麼,媽媽也一定都支持。這和「溺愛」其實也不太一樣。自由與放任只有一線之隔,差別在於放任的媽媽可能只會直接說啊那妳就不要念啦,妳想幹嘛就幹嘛吧,給予自由的媽媽則是懂得適當的放手,仍然認真作一個引導者、守護者。

 

*************************

 

我們的教育不懂得給予學生這種為自己的學習與人生負責的自由。我們的教育喜歡規定,你就是要這樣那樣,似乎非常害怕如果不這樣那樣學生就會大亂。我們的老師不喜歡學生挑戰自己的權威,讓學生發言很浪費時間,課都快教不完了!那有時也不是老師的錯,因為僵化的體制,僵化的政策,老師自己都無奈。這種無奈,絕對跟學生念到多高的學府連英文基本文法還會寫錯無關。這種批評真的一點意義也沒有,沒有具體改善方式的批評真的一點意義也沒有。

 

我不是在說李教授說得不對,因為我並沒有聽到那場演講,我比較偏向於相信是媒體新聞的斷章取義。畢竟,說現在學生程度有多爛比較有「噱頭」嘛。

 

我們的教育教出程度爛的學生,不是因為教改的關係,課本的關係,而是壓抑與僵化體制的關係。我們不能接受學生「程度爛」或者「成績爛」,我們不能接受學生有除了念國文英文數學理化等等科目以外的興趣,我們不能接受學生「不念大學」。

 

所以不就搞得滿街都大學生了嘛。

 

教改要課本不可以只有一個版本,所以好多版本,結果是學生反而要念更多。為什麼?這真的是很可笑的情形,人沒有變,心態沒有變,只是改變表面作法,怎麼可能讓教育「活化」?教育跟版本到底有幾個有什麼關係?每個科目要學的就是固定的東西,學生哪個階段該會什麼東西就是固定的,我或許不懂其他科目,但在英文來說就是如此啊,文法就是那樣,到什麼程度該基本會到什麼樣的單字就是固定的,跟用幾個版本有什麼關係?既然要多好幾個版本,那為什麼在學校裡還要規定哪個年級用哪個版本,為什麼老師沒有選擇自己教的班要用哪個版本的權利?

 

這就像辦公室定便當,有排骨飯雞腿飯牛肉飯雞丁飯,結果規定行政部門只能吃排骨便當,公關部門只能吃雞腿便當,以此類推,請問這樣叫哪門子的自由?哪門子的活化?哪門子的教改?!

 

我們的英文教學,大家都抱怨說學到大學都還不會聽不會說,我們要在意的不是學生會不會聽會不會說,而是老師自己都不見得會聽會說。英文到底要不要全英語教學?練聽跟說的時候當然要全英文,練讀跟寫或需要講解文法時就不見得需要,這難道不能彈性嗎?我曾有過這樣的痛苦,我念研究所的時候,學校是全英文教學,不過當老師教的東西是老師換成中文講我都不見得聽得懂時,可以想見老師用英文講讓我有多麼鴨子聽雷。全英文教學我絕對贊成,但需要視程度與上課內容而定。或者,我曾有個學生的學校的作法我覺得也很不賴,在一週中規定某一天全校上至校長下至學生全部交談都要講英文!朝會演講也一樣!(這樣我倒是想瞧瞧還有誰可以滔滔不絕XD)讓學生去實際體驗應用,絕對是最好的學習。

 

我認識的老師包括我的同學朋友們我真心覺得他們都是負責認真的好老師。我教過的學生乖的也有皮的也有但我覺得他們都是可愛的學生。說到底,我想教育是跟「人」有關的問題,並不是跟英文基本文法有關,也不是跟考試成績有關,更不是跟你以後一踏進社會起薪可以有多高有關。所以教育為什麼難?為什麼是百年大業?

 

 

所以我才不要當老師的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穗穗平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